始于设计 - 专于体验 - 合于沟通 - 久于转化 - 终于口碑 !      16年高端网站建设、跨境电商独立站定制开发、300+专业技术,设计团队、国家高新技术企业
美的“瘦身”这五年 从狂热扩张到冷静转型

发布者:万邦     目录:全球热点新闻     阅读数:20354

[对传统制造业来说,也许美的的启发在于,抓住制造业转型的本质——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产品与服务,聚焦产品创新、产业升级、效率提升,不被风口迷惑;同时,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工具,来加快创新。转型时,如何执行到位也是关键]

[今年5月,美的宣布将以百万年薪、三年快速晋升通道的优厚待遇,面向全球排名前50~100的高校招聘博士,2018年科研人员要从现在7000人增加到10000人,并提高硕士、博士的比例。]

[美的控股的小天鹅,去年实施了“T+3”计划,三天经销商下订单、三天备料、三天生产、三天配送发货,周转天数大约从15天缩短到9天,去年收入利润双双逆势大幅增长。2016年,美的在各个事业部将全面推广“T+3”计划。]

[薪酬结构从“12+2”、“12+6”、“12+12”的浮薪固薪化,改革为“12+2+N”的薪资结构,N的收入要按照产品、产销或项目价值分配,不与级别挂钩,这方面的改革在2016年也全面铺开。]

近期美的拟斥资292亿元要约收购全球四大机器人公司之一的德国企业库卡,引起业界轰动。美的集团董事长方洪波曾说“今年要逆风飞扬”,现在真的出重拳了——先收购东芝家电,再是库卡。

2015年美的净利润逆势增长21%至127亿元,在国内白电三巨头中表现最好,这为美的逆势扩张打下基础。

美的曾经以营销牵引,通过各个事业部齐头并进来实现高速发展,这在产品短缺、市场高速增长的时代,很有效,促使美的于2010年突破千亿规模;但在产能过剩、市场收缩的时代,却碰到钉子,这也直接导致美的2011年下半年开始“急刹车”,减员瘦身,推进“战略转型”,并由“少帅”方洪波接替创始人何享健掌舵,推动内部业务整合及美的集团整体上市。

在实业企业都普遍感到很艰难的当下,美的去年业绩逆势增长,是过去四五年“战略转型”的成效体现。

对于中国制造业的转型,业界、学界人士开出了不少“药方”,包括现在狂热的“互联网+”,但是否制造业向互联网转型,就能成功呢?方洪波深有体会地说,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空间巨大,与互联网+没有关系,互联网只是一个工具而已,“一定要抓住制造业转型的本质”。

转换引擎

当你驱车来到顺德北滘美的旧总部,眼前的景象一定会让你大吃一惊。昔日大片机器轰鸣的厂房,如今彻底变了样,变为绿草如茵、外观看起来像互联网公司的创新基地。这个投资30亿元、占地400亩、可容纳万名高端人才研发办公的“美的集团全球创新中心”,承载着“再造一个美的”的梦想。

为了实现向技术创新驱动的转变,美的成立了中央研究院、智能研究院,加强基础技术研究,一年研发投入40亿~50亿元,还从全球招聘顶尖科技人才。今年5月,美的宣布将以百万年薪、三年快速晋升通道的优厚待遇,面向全球排名前50~100的高校招聘博士,2018年科研人员要从现在7000人增加到10000人,并提高硕士、博士的比例。

美的还与国内外顶尖高校合作搭建开放创新平台。美的首席技术官、中央研究院院长胡自强说,以前美的对外的技术合作,多在解决某个产品的技术问题;现在是基于战略规划,未来要在哪些领域领先,就必须实现什么突破,提前进行技术储备和人才投入。

一个例子,就是美的中央空调几年前从美国“请来”了夏伦熹博士。他曾在特灵空调总部工作了20多年。在他的带领下,美的中央空调过去几年从品质可靠性到节能效率都大大提升,维修率控制在3%以下,最高能效达到7.1,今年还中标了巴西奥运会场馆项目。

方洪波说,随着人工不断上涨,中国大规模、低成本制造的优势已经不复存在,新的优势在哪里?必须转换增长模式,依靠技术创新、效率提升。

美的已在过去几年的“战略转型”中尝到了甜头,方法就是精简产品线、缩减产品型号、增加研发投入、聚焦爆款和精品。

在美的副总裁、财务总监袁利群看来,美的变革的“四则运算”是:加法,加大对科研技术的投入;减法,是砍掉低贡献、低毛利的产品;乘法,是建立多个战略平台;除法,是对闲置的资产和过剩的产能及时进行关停并转。

高速扩张期,美的各个事业部就像一个个小发动机,在管辖范围内,看见哪样产品好卖就可自行决定上马。2011年,美的产品的型号曾多达2.2万个,连一位当时的美的副总裁也直言,“我都不知道这是不是美的的产品”。

这导致美的“虚胖”,过了千亿的年收入规模后,净利润好几年还不及像格力这样的专业化同行高。方洪波“接棒”后,把亏损的、低毛利的、缺乏核心竞争力的业务果断地砍掉,比如电子鞋柜、剃须刀等项目。

他自豪地说,“美的过去几年,没有新增一亩土地、一平方米厂房,钱都投入到技术创新、产品创新、劳动力效率提高上。”《第一财经日报》记者了解到,各个事业部总经理在例会上汇报的内容,也从以前的收入增长多少,变为开发了什么新产品和爆款。

要做出好产品,必须聚焦。产品型号也大大减少,目前美的在国内市场的产品型号已减少到2000多个,像美的风扇原来在国内市场有150多种型号,后来精简至20~30种型号;小天鹅洗衣机从2000多个型号,精简到450个。

这有助于制造效率、流通效率的提升。型号精简后,产品部件模块化,方便了自动化生产和定制化生产。如美的家用空调未来五年计划投入40亿~50亿元,建立智能化工厂。又如美的控股的小天鹅,去年实施了“T+3”计划,三天经销商下订单、三天备料、三天生产、三天配送发货,周转天数大约从15天缩短到9天,去年收入利润双双逆势大幅增长。2016年,美的正在各个事业部将全面推广“T+3”计划。

“我们(传统企业)与互联网的创新不同。”方洪波说,互联网公司可以进行A轮、B轮融资,传统制造业创新会有人给你钱吗?关键是通过新的产品和服务,提升收入和盈利能力。“加上欧美一些企业盈利不足,它们没有资源投入,这就是机会。未来三五年,我们在全球将有更强的竞争力。”所以,美的在内部推进创造、创新;在外部,进行合资、合作、开放、融合、并购。

组织再造

产品力提升、科技人才聚拢、研发投入增加,这还不够。互联网时代,大规模生产如何适应个性化需求?美的近1400亿年收入、数万员工的庞大身躯,如何适应外部的急剧变化?

方洪波在2016美的集团经营管理年会上说,感觉2015年推动企业深化转型的无形阻力大了,有些工作像一拳打在棉花上。

2015年5月28日起,美的启动了新一轮组织再造。顺应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趋势,以“用户、产品、一线”为中心,用互联网的思维、方法和工具重构组织体制、运作机制与流程,做时代的“新公司”。

“战略转型”阶段,美的变为“小集团、大事业部”,在新一轮组织再造中,更彻底。集团职能部门与事业部之间,不再是上下级管控关系,变为平行的关系,职能部门更多变成为事业部提供服务、支持和资源。

美的集团新架构是:9个事业部(家用空调、厨房电器、洗衣机、冰箱、中央空调、生活电器、热水器、环境电器、部品)、8个平台(美的国际、安得物流、电商公司、客服中心、金融中心、采购中心、中央研究院、智慧家居研究院)、9个职能单位(用户与市场、产品管理、财经、IT流程、战略发展、企业运营、人力资源、审计、法务)。

组织更扁平,打破“科层制”。将原来管理岗位M5-M8的职级压缩为一个职级,董事长、工厂总经理是一个职级,总经理、总监也是一个职级。“比我们高一个职级的,除了用户还是用户,进一步淡化科层意识与官本位文化”,美的集团人力资源总监刘巨峰说。

运营机制也改变了。全面推行“产品经理制”,继在家用空调、厨房电器、中央空调、热水器等事业部试点后,2016年在其他事业部也全面铺开。

美的一位产品经理说,“以前是我们有什么技术,生产什么产品,然后向消费者营销推广。现在的产品经理是,看用户有什么需求,整合企业内部研发、制造、营销等环节,结合内外部资源,去满足用户的需求。”

薪酬结构从“12+2”、“12+6”、“12+12”的浮薪固薪化,改革为“12+2+N”的薪资结构,N的收入要按照产品、产销或项目价值分配,不与级别挂钩,这方面的改革在2016年也全面铺开。

M2净水器的产品经理昂永程,就是一个受益者。他从2008年开始在美的做产品企划,是热水器事业部第一批尝试产品经理制的“小白鼠”。M2是他第一次带领一个团队从企划、设计、开发、上市到运营全流程操作的项目,虽然“踩坑”无数,但积累了经验。

昂永程告诉《第一财经日报》记者,该项目从2015年9月开始运营,他的团队出资200万元,占40%股份;美的出资800万元,占60%股份。这款即热式迷你净水器M2一个月已可以卖几千台,到5000万元的销售额就可以盈利,他相信2016年底可以分红。他更大的收获是,M2微信号有10000多个粉丝,通过与用户互动,找到产品不断迭代的方向。

这是美的推进内部创业、创新的一个缩影。2015年9月“美创”平台上线,现已孵化出M2净水器、洗悦家等内部创业项目,产品经理和团队出资20%,可以占40%的股份,并且可以保留原岗位,美的提供资金、技术、制造、销售等资源。有的项目已初见成效。

《第一财经日报》记者在美的全球创新中心内的“创新工场”,还看到壁挂式洗衣机等更多项目正在孵化中,这里有3D打印机等方便员工创新、创业的资源与支持。

方洪波说,2016年美的将在九个方面继续推进组织再造:一是扩大合伙人计划;二是建立面向未来的决策机制;三是构建平面化的结构,对变化迅速反应;四是坚持事业部制,在此基础上形成协同平台(上述8个平台);五是强化分权,鼓励创新,鼓励项目经理、产品经理、自驱动,把权利和资源向一线倾斜;六是推动考核机制的改革;七是加大激励机制变革、提高薪酬竞争力;八是加大对人力结构的优化和人力资本的投入;九是改变细节,比如从称呼开始改变,从工作环境、氛围开始改变。

现在,方洪波让员工直接叫他PAUL,每个美的高管都有英文名,逐步形成平等、自由交流的氛围。他说:“为什么要组织再造?为什么要提倡平等、开放、包容?为什么要搞产品经理、项目经理以及内外部创新、创业平台?人的终极驱动是来自于内部驱动,美的需要从战略路径到治理机制、激励机制和文化建设等方面点燃每一位员工的内心之火。”

抓住本质

美的许多组织变革的做法,与海尔异曲同工。

像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、首席执行官张瑞敏提出“做时代的企业”,方洪波说“做时代的新公司”;海尔去掉中间层,美的去科层;都鼓励内部创业,当然海尔实践更早、力度更大,通过发展小微企业,许多海尔员工从“在职”变为“在册”;海尔“人单合一”模式,让每个员工成为自己的CEO,这与美的变革薪酬制度、点燃每一位员工内心之火,都是殊途同归。

不过,美的与海尔的变革,也有明显不同。首先,理念差异。海尔明确提出,致力于转型成为“真正的互联网企业”,依托互联网,驱动企业从以自我为中心转型为与用户融合共创的平台,因此海尔搭建内部、外部创业平台的动作更大。而美的认为,传统制造业依然空间巨大,只要敢于拥抱新思维,因此既向互联网转型,又要抓住制造业转型的本质。

其次,落地效果不同。海尔向互联网转型的理论更系统,向互联网转型的做法更决绝,但从落地执行看,在业绩增长上还未充分体现,仍需要进一步的市场验证。美的显然借鉴了海尔变革的做法,它实施得更晚一些,但推进得似乎更稳健,由于继续强调产品与利润,因此当期业绩也表现更好,其合伙人计划、股权激励制度可能是催化因素之一。

有意思的是,青岛海尔今年也以55.8亿美元的巨额资金收购了GE的家电业务;在集团层面,海尔集团今后还将与GE在智能制造、工业互联网等领域展开合作。致力于成为互联网企业的海尔,也在强化智能制造的根基。

条条大路通罗马,而罗马不是一天可以到达的。无论海尔,还是美的,在转型升级的路上才刚开始,目前来判断孰优孰劣,为时过早。但是,美的的个案,至少可以启发热衷于“互联网转型”的中国制造企业进行更冷静的思考。

互联网风口的热潮今年有所退化,鼓吹“借力风口猪都会飞”的小米今年也碰到瓶颈。对传统制造业来说,也许美的的启发在于,抓住制造业转型的本质——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产品与服务,聚焦产品创新、产业升级、效率提升,不被风口迷惑;同时,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工具,来加快创新。转型时,如何执行到位也是关键。

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副所长张文魁认为,国家现在提出“双中高”,从中高速度增长,迈向中高级水平。12%~13%的GDP增速难以维持,一定会回到中高速,今年中国GDP预计增长6.5%~7%,现在要“靠中高级水平来实现6.5%的增速”。

美的过去几年的业绩可以印证,靠规模、速度增长的模式过去了,2011~2014年,美的集团的营业收入每年增长不到10%,但企业还要发展,必须从数量增长到质量提升。

“从高速到平稳发展,美的产品的平均售价在增长,每年有1%~2%的均价提升,说明产品质量在提升。钢铁、煤炭行业的价格都是大幅下滑,所以亏损,美的家电产品的均价没有下滑,还在平稳上升,把低端产品砍掉、无效产能关掉,产品结构优化,售价提升,所以美的去年营业收入平稳、微降,但净利润提升了两成。”张文魁说。

他接着说,去年国内所有工业企业的总利润负增长,今年1、2月份工业企业的利润也是差不多零增长,国有企业也在下滑。所以,美的是如何从高增长到中高速增长、中高级水平发展的一个实例。中央提出供给侧改革,要“三去”——去杠杆、去产能、去库存,美的关闭了一些过剩产能、去库存,经营现金流曾是负数,现在有700亿元现金,所以才能在全行业下滑、经济下行的压力下,还有能力拿几个亿来收购东芝白色家电业务的大部分股份。

张文魁认为,供给侧改革还是要靠市场化,“从美的,我们看到了双中高是必由之路”。

不是说,美的现在就高枕无忧了。事实上,方洪波在美的内部一直强调“不忘初心”,要有企图心。未来,美的的企图心就是成为全球化的企业、科技型的企业。因为传统家电制造商的空间有限,而全球化的科技型企业的“梦想”将为美的打开更大的成长空间。

美的一直实施多元化战略,从最早的风扇、到电饭煲、空调等。过去五年的战略转型,美的可以说逐渐补上了“专业化”的课,在产品质量、运营效率、盈利水平上实现反转。夯实基础之后,美的已开始新一轮的扩张,借市场低谷加快整合。围绕用户和市场的中心,扩大“同心圆”,美的制定了“双智”战略,“智能家居”、“智能制造”成为两翼,并加快全球化布局,所以今年接连收购东芝家电、酝酿控股库卡。

上一篇: 百度下调二季度盈利预期 股价盘后一度跌9%

下一篇: 对人工智能理解的五大误区